中医名家

【预警】这些癌症都是“省”出来的!5个习惯太伤身,很多人还在做!

癌症是名副其实的健康杀手,如今癌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很多人都非常疑惑:为什么癌症说来就来,让人一点防备都没有?

其实,除了基因,一些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可能会导致癌症,尤其与“省”和“懒”这2个字密切相关!

贡方堂中医内科主任金辉 提醒大家,这6个习惯太伤身,看看你有吗?

01

省钱:食物坏了不舍得扔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总有不少人为了节省食物,选择将腐烂发霉的部分切掉继续吃,但这样真的安全吗?当心里面已经产生了大量的“致癌因子”

如果吃发霉的食物,会严重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

因此在平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注意,虽然勤俭节约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该省钱的时候,千万不能省。

建议一:

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应干燥密封储存,可用花椒+干海带制成除湿包,有助于防蛀防霉。一旦食物发生霉变,最好整包丢弃。

建议二:

水果尽量挑新鲜的,现买现吃,如果腐烂了,哪怕看起来影响不大,也最好不要食用。

02

省电:做饭不开油烟机

有些节省惯了的人,在平常的生活中非常省电,像一些耗电量较高的家用电器,一般都不会使用,比如抽油烟机。

我们在做菜时,会产生大量的油烟,油烟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长期过量吸入会影响到呼吸系统,可能引发鼻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

数据显示,长期接触油烟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3倍!这也是女性肺癌高发的一大重要原因。

建议:

开火前就要打开油烟机,做饭结束后等上几分钟再关;油烟机更推荐下吸式、吸力强的,更能吸走油烟,降低危害。

03

懒得运动:能坐着就不站着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不爱运动,白天坐办公室,晚上卧床休息,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下去,会悄悄地埋下患上癌症的风险。

有研究表明,久坐的人患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要增加44%,因为长期坐着会影响血液循环。

而久坐人群更容易腹型肥胖。若是脂肪大量沉积在肝脏,会慢慢演化成脂肪肝,不仅会影响肝脏解毒功能,进一步增加肝纤维化、肝癌等风险,还易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建议一:

每坐1小时就站起来活动活动,勾勾脚尖、踮踮脚,或者按摩一下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

建议二:

每天坚持30~4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可以充分调动棕色脂肪,燃烧白色脂肪,帮助控脂减肥。

04

懒得吃早饭:身体能量不足

早餐是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顿饭,人体每日所需能量的30%左右都来自早餐。但是现在的很多上班族,养成了不吃早饭的坏习惯。

贡方堂中医提醒,长期不吃早饭会导致营养不良,容易出现头晕,低血糖等症状,还有可能会使胃功能下降,增加患上胃癌的风险。

建议一:

每天一定要按时吃早餐,且时间最好不要晚于9:30。

建议二:

早饭还得吃得有营养,尽量吃到3类食物:包子等淀粉类主食,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1-2种新鲜蔬果,以保证营养均衡。

05

懒得体检:错过癌症最早发现期

1/3的癌症其实是有治愈希望的,只要你发现得早。但在我国,很多人缺乏早筛意识,懒得去医院,懒得体检,忽视了身上的癌症信号,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硬生生将其“拖”成了不治之症!

以结直肠癌为例,早期肠癌的五年平均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晚期生存率仅为14%。因此,树立定期体检意识非常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要注重癌症筛查,早发现、早诊治。

建议

乳腺癌筛查:一般情况下,年轻女性可以做乳腺B超检查;40岁之后则最好1-2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

肺癌筛查:50岁以上的人群,应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长期吸烟的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建议提早开始检查。

胃癌筛查:建议普通人40岁做第一次胃镜,一切正常后每两年做一次;有基础疾病或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肝癌筛查:慢性肝炎病史、家族史的人,以及糖尿病、肥胖、酗酒人群都是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彩超,同时抽血化验甲胎蛋白,检查肝功能以评估肝脏状态。

专家名片:金辉

简介:

金辉,上海退休老中医,师承家传三代中医,十多岁跟随长辈学习诊疗,十八岁进“上海第一医院”深造,行医四十多年,精研医理组方解疾苦,深究治法合药除病根。独创“金辉针灸中药化病法”,对治疗常见病及久治不愈的慢性疑难病症见效迅速,疗效稳固。

擅长: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四肢关节痛、慢性胃炎、顽固性便秘、梅核气、慢性咽炎、抑郁症、尿路结石、久咳不愈、久泻不止、久热不退、久寒不解、阳痿、早泄、妇女痛经、闭经、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小儿肠炎、夏季热、疳积、惊吓、外科痈疽、顽癣、黄褐斑、复发性痤疮、紫斑、久疮不合等。逆转早期三高回归正常、调理未病亚健康变健康。

Copyright © 2018-2021  贡方堂国医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 2020010408号-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赣A202107910236 |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