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湿气渐重,小心“倒春寒”!贡方堂古法艾灸,扶阳祛湿调气血!
春节假期刚过,便迎来了“雨水”节气。
作为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雨水增多、气温起伏不定,寒湿之邪易困遏脾胃。
同时湿邪属阴邪,黏腻重浊,难以祛除,所以雨水节气之后人们应当着重养护脾胃。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是人机体健康的基础。
脾胃虚弱人群雨水节气养生有什么讲究?
雨水时节,如何通过艾灸养生?
食欲不佳,如何通过按摩改善?
从中医角度来说,此时养生要健肝疏脾。具体怎么做?大家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春捂”,祛风寒
雨水节气,寒气始退,阳气升发,此时机体调节功能还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等疾病就会乘虚而入。虽然天气渐渐回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为频繁,还需要“春捂”。
南昌贡方堂贺氏柔术按摩针刺疗法创建人贺绍文教授表示,防寒保暖是最主要的。厚衣服不要脱得太快,早晚需要穿一件厚一点的外套,及时加减衣服以防寒保暖。
中医有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意思是冬天寒邪入体之后没有当季发病,到春天发病。通常是寒邪化热之后引起的春温,这时候需要清热、疏肝、通络。只有将邪气排出,机体才能恢复正常。如果明显发现春季呼吸道感染或温病,饮食上清淡利于宣发抒发,让邪有出路。若环境湿度过大,可让居室抽湿、通风、多晒,洗洗晒晒后尽早清理干净。

宜固护脾胃
雨水节气降水多,气候仍较阴冷,寒湿偏胜,且春天肝气旺盛易阻碍脾胃功能,因此应重视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建议大家在饮食上遵循“省酸增甘”的原则,即在日常饮食中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以健运脾胃。
红枣、芡实、山药、胡萝卜、茼蒿、南瓜、蜂蜜等,都属甘味食物,雨水前后可适当多吃。山楂、西红柿、柠檬、柑橘等,都属酸味食物,雨水前后应适当少吃。
同时,可适当摄入具有辛香气味的蔬菜、调料,如韭菜、葱、芫荽(香菜)、小茴香、陈皮等,既有助于脾胃运化,还能起到驱除寒湿之邪的作用。

艾灸祛湿,升阳气
《黄帝内经》有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中医认为艾灸、穴位按摩是非常好的外治扶阳方法,在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就可以巩固阳气的增长。

正值雨水节气,多进行艾灸调理,有助于驱寒除湿,保护脾胃。
春天是肝当令的季节,肝属木,最需要的是生长、通畅、朝气蓬勃,最怕有压抑它的东西。
一旦这种特性被压抑了,人就会产生问题,正因如此,春季是皮肤病、呼吸道疾病、脾胃疾病的多发期。
在这个潮湿的季节,用传统的艾灸疗法祛除体内湿气效果最理想,可以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