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

缓解痛经,中医有方!南昌贡方堂中医妇科专家陈顺涛来支招

痛经,是很多女性每个月的“难言之隐”。下腹绞痛或者胀痛,牵连到腰疼,拉肚子都是基本操作;严重的甚至起不来床,严重影响生活。

痛经是由什么导致的?

痛经是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

南昌贡方堂中医妇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继发性痛经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

深受痛经折磨的姐妹们,可以看看自己痛经时,有没有这几个特点:

● 以前从来没有,或者很少痛经,25岁以后才开始痛经;

● 痛经进行性加重,也就是一次比一次痛;

● 痛经很严重,即使吃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也没用;

● 在月经来潮前就开始痛,在月经的开始几天达到高峰,痛到严重影响生活,伴有腹胀、下腹坠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几个特点,都提示着继发性痛经

中医怎么调理痛经?

痛经在不同女性身上的症状及程度各异,部分女性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乏力、冷汗、乳房胀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因剧烈疼痛发生休克、昏厥,非常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那么,对于痛经,中医可以做什么?

痛经的中医分型并非单一证型,可能虚实寒热错杂,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诊断和治疗。中药内服、针灸、艾灸、推拿等都是治疗痛经的常见方法。常见证型的治疗如下。

肝肾亏虚型

治宜补肝养肾,调经止痛。可选用的中成药有金凤丸、妇科再造丸等。患者要注重养生,保证睡眠充足,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营养状态,可常吃木耳、红枣、乌鸡、黑米、黑豆、枸杞等。过于苦寒、冰凉的食物易伤肾,如苦瓜、雪糕等,应尽量避免食用或少吃。

气血虚弱型

治宜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可选用的中成药有八珍益母丸、四物汤、宁坤养血丸、八宝坤顺丸等。患者需注意保暖,不要伤风,多休息,少劳累,经期尽量不做剧烈活动。注意补充营养,多食补益气血的食物,如羊肉、猪肉、红枣、桂圆、花生、各种豆类等,也可用黄芪、党参适量泡茶喝。

寒湿凝滞型

治宜温经散寒,暖宫止痛。可选用的中成药有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痛经宝颗粒等。平时应注意避寒保暖,不要常在阴凉寒湿环境下,不要涉水、游泳,外出防止淋雨。不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多食热性的牛羊肉、生姜、桂圆、红枣、大葱、韭菜等食物。

气滞血瘀型

治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可选用的中成药有活血调经丸、妇舒丸、妇女痛经颗粒、痛经灵等。日常护理以疏导情绪为主,针对经期可能出现的烦躁情绪,消除患者对月经的紧张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可通过聆听欢快音乐、户外散步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来放松心情。饮食上多食萝卜、山楂、陈皮、洋葱、南瓜等理气食物,缓解疼痛。

湿热瘀阻型

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止痛。可选用的中成药有妇炎净颗粒、花红片、妇炎康复胶囊等。饮食上需注意忌口,避免饮酒,以及食用肥甘油腻、辛辣刺激、生冷伤脾的食物,易导致脾胃虚弱、湿热不化。患者可常食薏苡仁、山药、红豆、冬瓜、蚕豆、牛肚、羊肚等祛湿或健脾的食物。

医案

患者王某,女,27岁。

主诉:痛经1年

现病史: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经行腹痛、月经量少,有少量血块,经期3天,周期30-32天,经前乳房胀痛,脾气急躁易怒,食欲可,二便正常,睡眠正常。查体: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辅助检查:B超示双侧乳腺增生,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痛经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原发性痛经

治 法:疏肝理气,养血活血。

处 方: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12g 白芍15g 炒枳实12g 炙甘草9g

艾叶9g 当归15g 川芎12g 熟地黄12g

桃仁12g 红花12g 益母草20g 何首乌12g

元胡12g 五灵脂9g

7付,日1付,水煎服,早晚分两次温服。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诸症减轻,经期未再出现腹痛。

专家介绍

陈顺涛,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副主任医师,197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历任所在医院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工作多年。1992 年在上海龙华医院皮肤科进修深造。

擅长使用中医内调和外治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甲亢、减,桥本氏甲状腺炎,内科疾病,疑难杂症等。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妇科月经失调、各种类型的闭经如多囊卵巢、卵巢早衰、月经稀发以及复发性流产、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等妊娠病。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皮肤疾病如过敏性尊麻疹,顽固性皮肤癌痒症,座疮性皮炎急慢性湿疹,带状疯疹,疗疮疗毒,性病等疑难病症。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四、五、六上午9:30-下午16:30

坐诊地点: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洪城时代广场1栋贡方堂国医馆 · 中医门诊部

Copyright © 2018-2021  贡方堂国医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 2020010408号-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赣A202107910236 |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