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 | 暑热为盛,宜护心、养阳、健脾胃,贡方堂中医教你轻松入伏!
“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前接芒种,后启小暑。2024年6月21日,我们迎来了夏至节气,标志盛夏来临,也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提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盛、阴气始生、阴阳交替的时节,这一时节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护心养阳是养生防病的关键。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意思是说:夏至之后五日,鹿角开始脱落;再五日,知了开始鸣叫;又五日,半夏这种喜阴的植物开始迅速生长。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夏季,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开始衰退。
饮食养生 清心祛暑
夏季养生中,饮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夏至来到,温度越来越高,冷饮凉食开始变得备受喜爱,但勿要贪凉,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温性的食物。 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可以很好的祛除体内寒气,同时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苦瓜等,能有效帮助我们消暑降温,避免中暑。 同时,多喝绿茶、菊花茶等清凉饮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要多吃苦食,吃苦食去暑气,例如苦瓜、莲心等。
规律作息 养心安神
贡方堂中医科陈主任说,夏至时节,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暑湿困脾阻碍运化,人体容易出现睡眠质量差、食欲不佳、精神不振、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 心通于夏气,夏天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出汗增多,而“汗为心之液”,心阳随着汗液的排泄而损伤,人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烦躁失眠等症状。 “入夏无病三分虚。”陈顺涛说,夏至养生防病需注意保护阳气、调养心阳,补养心阴、清心宁神,清暑祛湿、益气生津。 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对养心安神非常重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以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夏至人体阳气亢奋,需要心平气和、保持心情愉悦,使气机宣畅。
艾灸养生 祛湿排寒
夏至后,高温多雨,让人几乎天天在“蒸桑拿”,最易生湿。 艾灸,药物难及之处的守护者。夏至时节,艾灸防心火、养心阳,调理脾胃,温通经络,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康复。
俗话说的好:“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夏季湿气重,会让人出现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失眠等症状。
一些体虚多病的人,比如容易反复发作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脾胃虚寒等,要抓住冬病夏治的时机,好好补养气血,增强体质。
中医推拿 穴位保健
夏季以心为主宰,气温上升常令人情绪不稳,气血上升可能损害心阳。 因此,维持内心宁静,避免大怒至关重要。 以下推荐的穴位推拿法,有助于舒缓心绪、养护心神,使人宁静安详。
大陵穴 补益心气、安定心神,可缓解心悸,胃痛等症。 少府穴 发散心火之作用功效,缓解心悸,胸痛,小指挛痛等症。 神门穴 补益心气、安定心神,缓解心烦,失眠等症。
夏至节气,虽然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但只需遵循顺时养阳、宁心安神,微调我们的生活方式,就能实现消夏避暑,安度盛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