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

今日惊蛰 | 春雷响,百病萌芽!贡方堂中医艾灸疏肝气、升阳气、强免疫!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3月5日10时23分,我们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随着气温回暖,春雷乍动,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蛇虫鼠蚁被惊醒,各种病毒和细菌也开始活跃。


中医认为,惊蛰是阴阳剧烈动荡的一个节气。此时阳气如惊雷欲出,自然却春寒料峭,阴阳斗争最易诱发痼疾。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提醒,惊蛰更应重视养生,而养生不妨从养肝做起



与其它节气一样,古人也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一候 | 桃始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惊蛰之日,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早春的桃花,开始盛放了。


二候 | 仓庚鸣


仓庚即黄鹂鸟。这个时节,黄鹂感受春阳之气,开始鸣啼。这番热闹的鸣啼,可视作春暖花开之庆也。


三候 | 鹰化为鸠


“鸠”即布谷鸟,古人看见此鸟,以为老鹰所化。在他们看来,这所化之鸟,“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



饮食:补肾养肝

中医建议,惊蛰时节饮食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


饮食上要做到清淡、温补以护肝: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菠菜、春笋、苋菜、茼蒿、水萝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既能补充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又利于体内积热散发,有清热润燥之功效。


调血补肝、食甘以健脾:可适当进食性温味甘的食物,全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蔬果类的南瓜、大枣、白扁豆、龙眼肉、核桃、荸荠、枸杞子等。



情志: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春天肝当令,肝气调达可保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全身气血通畅而不瘀滞。相反,如果肝气郁结,人体就会出现胸闷、两胁胀痛,女性朋友还会有乳房胀痛、月经不调、手脚抽筋等症状。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肝主情志,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


惊蛰节气,要注意自身情志调节,适度宣泄,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春季自然呈复苏之势,平时可多进行和缓运动,如走路、慢跑、打太极拳、五禽戏、放风筝等。



运动:升发阳气


惊蛰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也易变得困倦,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注重睡眠质量,才能精力充沛。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尤其是晨起运动,可以鼓舞人体阳气升发,促进气血通畅。


另外,惊蛰时节风邪狂妄,各种病毒肆虐,人体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此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很重要,保暖的同时进行适当的锻炼,选择太极拳、散步、八段锦等;此外,大家也应当勤洗晒衣被、开窗通风,少去公共场所等。



艾灸:温经散寒


惊蛰时节,气候乍暖乍寒,早晚温差较大。如果人体阳气不足,肝气郁遏,加之外感风寒湿之邪,容易引发或加重多种疾病。


此时艾灸,可护肝防病,舒畅气血。


这时,可以适当艾灸大椎、肾俞、肝俞、气海、太冲等穴位,帮助温经散寒、行气通络,也有助于肝气条达。尤其是一些平素体质较差的女性,在惊蛰时更应注意预防风寒湿邪。


贡方堂中医古法艾灸对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春季疹瘙痒症等皮肤病以及宫寒痛经、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等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有较好的调养效果。


建议素体虚弱、怕凉怕冷、易感冒、易疲劳、易过敏等亚健康状态者,儿童及年老体弱者随节气艾灸以保健、预防疾病!



中医提醒,惊蛰时节,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此时调理好身体十分重要。


在惊蛰时节,艾灸特定的穴位,可达到扶阳、疏肝、理气提高人体免疫力、防范病邪之效。


在贡方堂三月女神节活动期间,女性闺蜜双人行还可享龙骨灸半价优惠!


还有养生茶、多重好礼等福利等你来~



-The End-



Copyright © 2018-2021  贡方堂国医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 2020010408号-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赣A202107910236 |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