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

出伏了!加长版三伏天终于结束了,养生要注意“三防”!


从7月16日到8月24日,长达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终于结束,今天正式出伏。伏天过后,暑热将渐渐退散,天气将逐步凉爽。气候的变化也将给人们的起居作息、饮食习惯带来改变。

虽然“秋老虎”会带来暑热天气的余威,但昼夜温差开始增大,气候干燥、降水少。南昌红谷滩贡方堂中医门诊部专家提醒,此时养生在于预防“秋乏”、秋燥和霉菌。

防秋燥,养肺饮食宜润

秋季干燥,所以需要要注意增津养阴,饮食就要以清淡甘润的食物为主要,多吃新鲜蔬菜和应季水果,可以起到清热通便、生津润燥的功效。而且,果蔬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且维生素、纤维素、无机盐等都非常丰富,可以有效改善干燥气候对我们的不良影响。

不过也要注意,出伏之后就不要吃辛辣肥腻的食物了,像生葱、胡椒等都要谨慎。尤其是脾虚胃热火旺者,还有老人和孩子都要尽可能少吃肥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防“秋乏”,入睡宜早养神

出伏后,自然界的变化开始由阳气疏泄转为收敛,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也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从健康养生的角度来说,此时我们的作息规律一定要有所调整,增加一小时的睡眠时间,最好可以睡一个高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你精力充沛。

南昌贡方堂中医师提醒,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睡眠问题可以尝试中医调理。

养生防燥离不开“收养”原则,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养体内的阴气。所以,闲暇时散散步、爬爬山都是很不错的选择,锻炼的时候也要及时补水,以免脱水干燥。

防霉菌,通风换气宜勤

出伏以后,温度会逐渐降下来,虽然不明显,30℃上下,但是给了霉菌的适宜繁殖温度,而且出伏以后的雨水会逐渐增多,只要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

在夏秋交替时节,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加上气候干燥,皮肤也容易出现多种问题。“三伏天的时候空调大开,通风次数少,但是病菌容易聚集室内”,贡方堂中医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陈顺涛提醒,出伏以后如果不在家的时候要注意通风勤一点,准备换秋装的朋友应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有皮肤感到不舒服的可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排查皮肤疾患。

【穴位养生】

此时节秋燥逐渐明显,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裂的燥症。肺为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要护卫肺部,防燥邪伤肺。

迎香穴

(1)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

(2)功效: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鼻旁,脉气直通鼻窍,故通经活络、通利鼻窍之作用甚强,是治疗各种鼻子疾患的要穴,还能湿润鼻腔,阻止病邪入侵,尤其是在燥邪盛行的季节。

(3)按摩方法:双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摩迎香穴,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每日一次,每次坚持按揉3~5分钟。

天突穴

(1)定位: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2)功效: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能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主要用于胸肺及颈部疾患:如咳嗽、哮喘、胸中气逆等。

(3)按摩方法:双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摩天突穴,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每日一次,每次坚持按揉3~5分钟。

Copyright © 2018-2021  贡方堂国医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 2020010408号-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赣A202107910236 |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