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

中伏到了!一年中最热的10天,南昌贡方堂老中医陈顺涛教你养生祛病!

俗话说“夏有三伏,热在中伏”。

今天是2025年7月30日,中伏的第一天。今年的中伏从7月30日到8月8日,一共有十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将打破近十年“20天中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中伏。

今年中伏更为特殊——不仅是十年来最短的三伏天,还恰逢闰六月,形成“双中伏”叠加的酷热格局!

中伏期间,高温与高湿叠加,形成“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期。

古人将三伏天视为“伏者,隐伏避盛暑也”的时期,提醒人们在炎热的天气中要学会“蛰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这种智慧在今天依然适用,提醒我们在中伏期间要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和作息。

三伏这段时间阳气也最盛,经络气血流通,是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的最佳时机。“养对了”事半功倍,“养不对”则会伤身!

中伏食疗

关注温热性食物

天气炎热、气温高,但人体的阳气浮于外,内里相对虚寒,宜适量食用羊肉、桂圆、生姜等温热性食物,以温补阳气。

注重健脾利湿

夏季暑热,易伤脾胃,宜食薏苡仁、白扁豆、红豆等健脾利湿的食物,以维持脾胃运化功能正常。

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暑热多汗易致水分与电解质流失,应多饮水,更要多选择水分充足、维生素丰富的果蔬类食品。

老话讲“头伏饺子二伏面”,此时吃面正合时宜:新麦面食既能补充暑热消耗的能量,又易消化、助开胃。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中伏湿热最重,易困倦乏力,需加强祛湿,同时补充能量,推荐红豆薏米粥(薏米炒过更健脾)、茯苓山药炖排骨、冬瓜丸子汤、丝瓜炒蛋。出汗多者,可适量喝淡盐水,补充电解质,避免脱水。

温馨提示:暑湿困脾,饮食宜少食多餐、适当添酸、冷食适度。

需要注意的是,调理身体的同时,这些“禁忌”要避开:

忌贪凉,冰饮、冰水果会让寒气滞留体内,秋后易生病;
忌过饱,高温天脾胃虚弱,过量饮食易加重负担,建议“少食多餐”;
忌辛辣过度,辣椒、花椒等易助热生火,导致口干、便秘。

除了饮食,还可以配合使用艾灸调理体质,贡方堂三伏灸适用于以下人群: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关节冷痛等虚寒症状,尤其适合体质虚弱、阳气不足人群;脾胃虚弱(如消化不良、腹泻)、肺虚咳喘、肾虚乏力等人群;经常感冒、慢性疲劳等亚健康人群。

另外,调理脾胃的脐灸、中药足浴(温水即可)、三伏贴等方式,可进一步提升阳气,排出寒湿,与饮食调理相辅相成。

三伏贴又称“天灸”,是中医“因时制宜”的经典疗法,通过白芥子、细辛、甘遂等辛温中药贴敷穴位,达到扶正祛邪、调补阴阳的效果。贡方堂三伏贴由中医专家辨证选穴,针对宫寒痛经、脾胃虚寒、关节疼痛等冬季易发病症进行精准贴敷,更有养生茶饮免费供应,助您把握一年中“冬病夏治”最关键时段!

三伏天晒背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补阳气、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不要在阳光强烈时晒背,应在9点以前或15点以后,每天晒15~20分钟,最好不超过 30 分钟,达到微微汗出即可。晒背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

中伏第一天,晒背最好的三天之一。(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是晒背最好的日子)。

晒背反馈最多:毛孔在冒寒气,身体暖,肩颈舒服了,很久都没试过这么精神。最有效改善的情况:鼻炎、风寒感冒,肠胃问题和女生的姨妈痛。

天气越热的时候,我们越要保护好自己。

中伏时期,愿大家身体健康,安然度夏!

Copyright © 2018-2021  贡方堂国医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 2020010408号-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赣A202107910236 |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