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

【节气养生】今日小满!中医建议清热祛湿、养心健脾,舒心过夏天~

“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2024年5月20日,我们迎来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


该节气是收获的前奏,麦子等作物籽粒渐饱满,但还只灌了个“半饱”,尚未成熟,故称“小满”。此后气温升高明显、降水增多,容易产生湿热之邪。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提示,小满节气养生要注意健脾化湿、护脾养心,从而安然度夏。



小满三候


一候 | 苦菜秀

古时,苦菜在此时枝叶繁茂,适宜采摘食用,所以,小满是一个“吃苦”的时节。


二候 | 靡草死

一些喜阴的枝条细软的植物,由于小满时节阳气日盛,将会逐渐枯死。


三候 | 麦秋至

北方冬小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麦子开始成熟,是为“麦秋”。从古至今,小满都是一个农忙的节气,人们在忙碌中享受丰收的喜悦。




饮食养生



小满之后,由于天气逐渐闷热潮湿,人容易出现头昏沉如裹、胸闷、嗜睡、身体困重、肢体倦怠以及皮肤湿疹、瘙痒等表现。


同时,湿邪最易损伤脾胃,进而导致脘腹痞闷、纳差、口苦口黏、多汗但汗出热不解等不适。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这一时期宜选择具有健脾利湿、清热祛湿、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苦菜、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同时,为防止发生湿疹等皮肤疾病,应适当节制肥甘厚味、生湿助湿、辛辣助热食物的摄入,如生蒜、辣椒、海鱼、羊肉等。


天气渐热后,人体水分丢失较多,多进稀食汤饮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情志养生



小满时节人们易感到焦躁不安,中医有云:“风火相煸”,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情绪中暑”。此时要调适心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抑郁、焦虑、生气等情绪。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少欲,才能保证体内真气正常运行,我们要理性看待前进路上的每段过程和结果,不要过于计较一时得失。


情绪切忌剧烈波动,做到心静如水,闲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波澜不起,才得颐养天年。




运动养生



小满之时,气温不断升高,人体容易受到暑热的影响,腠理打开,汗液排出增多、加快。中医讲“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


阳气随着汗液都往外流失了,抵御外邪的力量就变得薄弱,此时不管是继续做大幅度运动,还是吹空调降温,都不好。前者会导致阳气流失更快,后者则让外部湿热邪气侵体,出现头重身痛,腹泻腹痛,皮肤瘙痒,湿疹等问题。


“皮薄肉少”,中医常用这个词来形容各个关节,寒邪、热邪、湿邪都喜欢聚集在这。聚集的多了,就容易出现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问题。


不做剧烈运动,可以换成八段锦养生操,多按揉腿上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补充阳气,强壮身体,还能调脾胃。




小满节气灸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保持人体健康正常的一个状态,小满节气阳盛阴衰,则是津液消耗严重,湿气与热同时到来,打破了阴阳平衡的状态,人体也会出现相对应的症状,危及健康生活。


所以,小满节气养生要注重健脾化湿中脘、足三里、丰隆、解溪等穴位是小满节气祛湿健脾主要选择穴位。


这个时候艾灸可以疏通人体阻塞的经络,使得人体更好地适应节气生发的特点,阳气旺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时艾灸的话,寒邪也比较容易外出,尤其是冬天易发的疾病,这个季节艾灸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黄帝内经》中记载:“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耗气伤津,则心阴受损,湿邪入侵,人便会出现乏力、头晕、大汗淋漓、胸闷心慌等症状,故小满节气养生,其关键在于养心


在中医理论方面,夏季养心要戒骄戒躁,静以养心,减慢生活节奏,保持充足睡眠。“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艾灸调养心气,打通心经,心包经,培元固本原则。


艾灸劳宫、涌泉、心俞等穴位,可以达到安神养心扶阳的作用。



所有的一切,都刚刚好,将满未满,正是小满。


希望大家能抓住小满,为脾助力,祛除体内湿热、巩固阳气,这样,盛夏才不会受罪~


The End



Copyright © 2018-2021  贡方堂国医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 2020010408号-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赣A202107910236 |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