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胃寒怎么办?南昌贡方堂中医科陈顺涛分享一个方子,拯救你的老寒胃
每天冬天,都是胃病的高发期。
因为十个胃病九个寒,冬天寒上加寒!什么是胃寒?它是怎么形成的?
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确是经验之谈。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胃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
其常见表现一般有: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口淡、喜热饮食、食不化、怕冷喜温、泛吐冷水或酸水、大便软烂等。
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今天跟大家讲一讲中药胡椒。胡椒除了作为调味料,还是常见中成药胡椒理中丸的主要成分之一。
胡椒首载于《新修本草》,中医认为胡椒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
胡椒理中丸
【组成】胡椒、荜茇、干姜、款冬花、甘草(炙)、橘皮、高良姜、细辛各四两(120g),白术五两(150g)。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一日二次。
【功用】具有温中,逐寒,健胃,止咳的功效。
【方义】
本方由理中丸加减化裁而成。主治肺胃虚寒,气不宣通,升降失调所致的诸般证候。方中胡椒、干姜、高良姜、荜畦辛热入脾胃,可温中散寒,中焦得温则肺阳自充,故为主药;细辛温阳散寒化饮,白术益气除湿,共为辅药;款冬花温肺化痰,降逆止咳,橘皮理气健脾,祛湿消滞,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调药,故为使药。若以温酒或米饮调服,则取其温中益脾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温牌暖肺,降逆止咳之功。
医案
李某某,女,21岁。
主诉:面部反复起疹2年余,加重1个月。
现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散发丘疹,曾于社区诊所就诊,经外用药物(具体用药不详)治疗后丘疹有所减轻,但停药后易反复起疹,时轻时重。近1个月由于贪凉饮冷、作息不规律导致面部丘疹加重,遂至我院就诊。
刻下:面部泛发丘疹、脓疱,丘疹色不甚红,伴有白头粉刺,以口鼻周围分布较多,按之稍痛。面色少华,平素畏寒,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大便溏,小便可,经期小腹隐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诊断:脾胃虚寒
西医诊断:温中祛寒、理气健脾
处方:理中丸加味
具体方药:干姜6g,党参15g,炒白术10g,炙甘草8g,炙黄芪15g,连翘15g,皂角刺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方解:患者由于贪凉饮冷、作息不规律损伤脾胃,日久导致胃之元气不足,脾胃虚寒。理中丸在痤疮治疗中的运用,应以整体辨证为主,不必拘泥于局部皮损,治以扶正、治本、调理体质为主,在温补中焦脾胃基础上兼顾祛邪,使元气充足,阳气归顺,从而痤疮得愈。
专家介绍
陈顺涛,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副主任医师,197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历任所在医院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工作多年。1992 年在上海龙华医院皮肤科进修深造。
擅长使用中医内调和外治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甲亢、减,桥本氏甲状腺炎,内科疾病,疑难杂症等。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妇科月经失调、各种类型的闭经如多囊卵巢、卵巢早衰、月经稀发以及复发性流产、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等妊娠病。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皮肤疾病如过敏性尊麻疹,顽固性皮肤癌痒症,座疮性皮炎急慢性湿疹,带状疯疹,疗疮疗毒,性病等疑难病症。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四、五、六上午9:30-下午16:30
坐诊地点: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洪城时代广场1栋贡方堂国医馆 · 中医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