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中医教你小寒后这样做,温肾阳,护心阳,疾病不扰!
1月6日4时49分,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
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但事实上,小寒节气正值最冷的“三九”时节,在这一时期,我们应注重养肾防寒,固护体内阳气,避免寒邪侵入。
小寒三候
古人以五日为一候,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
小寒之时,阳气萌动,大雁起身北迁,喜鹊开始筑巢,山中的野鸡也因感到阳气滋生而高声鸣叫,万物都在蠢蠢欲动,静候春天的到来。
由于寒邪强盛而阳气不足(或亏损),人体寒凝经脉,经气运行受阻,就容易引发各种“冬病”。
自然界的寒邪要想侵犯人体,有两种途径:一种直接侵犯人体,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另一种除了直接伤及人的脾胃之外,还会伤及少阴经,直中脏腑,非常容易伤及心和肾。
所以小寒时节的养生重点是温肾阳、通心阳。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此时如果能调理好身体,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体质,将对一整年都有益处。
饮食调理
小寒是冬季进补的最佳时节,但进补不能冒进,需要给肠胃一个适应的过程,要做好“引补”。
那么,什么是“引补”呢?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调好,这样才可以避免因进补不耐受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引补的方法也很简单,平时可吃些健脾开胃的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炒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调整脾胃功能。
“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胃气主降,脾气主升,通过升降有序的运化,将水谷精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机体。
所以,调养脾胃的关键是使其符合脏腑气机的变化规律。
同时配合按揉、艾灸“脾俞穴、血海穴”,可强健脾胃、调理中气。
另外,饮食方面,小寒之时注重调养肾气,可食用一些益精补肾、温补肾阳的食物如山药、枸杞、核桃、黑芝麻、羊肉、牛肉、鸡肉等。
由于小寒处于隆冬,土气旺,肾气弱,食用陈皮、莲子心、杏仁、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以有助心阳,减少过亢的肾水,起到养肾的作用。
艾灸护阳
进入寒冷冬季,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人体也不例外。
此时养生的重点在于“固阳治寒”,即通过扶助人体阳气,来达到祛寒驱邪,增强机体抵抗能力的目的,使某些宿疾尤其是冬季受寒后易复发加重的疾病得以恢复。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到达病痛之处,加之温热刺激,达到疏通气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温经散寒、温阳补气的功效。
贡方堂古法艾灸对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痛经、哮喘、慢性胃肠炎等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有较好的调养效果。
建议素体虚弱、怕凉怕冷、易感冒、易疲劳、易过敏等亚健康状态者,儿童及年老体弱者随节气艾灸以保健、预防疾病!
贡方堂国医馆“三九灸“活动
持续火热预约中!
南昌贡方堂贺氏柔按针刺疗法创建人贺绍文教授介绍道,寒冷的天气里,适当按摩相关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鼓舞阳气、促进新陈代谢。
如按摩足三里,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使手脚暖和起来,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按摩关元穴,可补益阳气,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等有较好的调理效果;也可以把双手搓热之后反复按摩腹部,能起到祛除体内的寒气的作用。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小寒节气,可以通过中医足浴疗法养生,睡前泡脚不仅可以御寒,还可以养肾。《黄帝内经》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用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足底的涌泉穴,而涌泉穴为肾经上的要穴,具有补肾益精、防治腰酸腿软等功效。
腰部还有很多穴位,如命门穴、肾俞穴、腰阳关穴、腰眼穴等,平时可经常按揉或叩击腰骶部,摩擦腰部两侧,活动腰臀部,小寒节气,通过贡方堂中医推拿,能温肾阳、利腰脊、通经络。
民谚有言“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
此时气候多风,寒冷干燥。南昌市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提醒大家,养生切记防寒保暖,固护肾气暖脏腑,内敛生机,静以待之等春来。
医馆地址:红谷中大道725号洪城时代广场1栋第一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