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

今日大雪节气!贡方堂中医总结养生、防病小妙方,助您温暖过冬!

12月7日,我们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

冬天最寒冷的时候开始了,伴随着天气干燥,养生尤为重要。

01 大雪三候

一候 | 鹖鴠不鸣

鹖鴠(hé dàn)是一种夜鸣求旦之鸟,又称寒号鸟,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寒号鸟感知到阴寒至极,也不再鸣叫了。

二候 | 虎始交

“大雪”时节是阴气最盛的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 | 荔挺出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万籁俱寂,万物冬藏,而坚韧的兰草却悄然生根抽芽,让人感佩生命的力量。

02 大雪养生

进入大雪,到了阴气最重的半个月,万物收藏积聚。

大雪过后,天地阴阳不交,阳气潜藏地底下更深了,阴气弥漫人间,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护身上阳气不外泄

而且这时候是一年中补肾,补虚的最好时候。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可以选择三阴交穴、肾俞穴、关元穴进行艾灸以温润肾阳,提高机体免疫力。小儿推拿补肺经、补脾经、捏脊、揉肺俞有益肺固表、预防感冒的作用。

一年中艾灸的黄金时间以三伏和三九为最,如果已经错过了三伏,千万别再错过三九。

三九灸-三大功效

1、调补阴阳,益气和血;

2、通经活络,平衡脏腑;

3、扶正祛邪,防病强身。

在三九天艾灸,能够温阳益气,驱寒除湿,活血通经止痛,健脾益肺补肾,达到“夏病冬防、冬病冬调”的效果。

建议素体虚弱、怕凉怕冷、易感冒、易疲劳、易过敏等亚健康状态者,儿童及年老体弱者随节气艾灸以保健、预防疾病!

贡方堂国医馆“三九灸“活动火热预约中!

三九灸适合哪些人群?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性呼吸道感染等症;

2、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型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等症;

3、儿科疾病:反复咳嗽、呼吸道感染、身体虚弱、体质差等症;

4、妇科疾病: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附件炎、白带过多、卵巢功能萎缩等各种虚寒性妇科疾病;

5、运动系统疾病: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肢体疼痛等疾病;

6、亚健康:三九灸疗法能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具有保健强身的作用,调节亚健康状态。

03

膏方滋养强体质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冬天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冬令进补,尤以膏方为最佳,膏方中药材多为道地药材,具有滋补及防治疾病的作用。

膏方在调理亚健康状态、更年期前期、多种慢性疾病及病后康复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体质偏颇、体弱的人群及注重调养的健康人群。

膏方四季皆可用,但以冬季为最佳,体现“冬藏”之意。故大雪节气之后,随着冬日的日渐寒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食膏方以强基固本

养生小贴士

古人曰:“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矣。”一年到此,是阴气最盛的时候。从大雪到冬至,是阴气进行最后的闭藏,阳气开始蠢蠢欲动,以待冬至日的“一阳生”。根据“天人相应”,我们养生仍然要在“藏”上下功夫,体内阳气不被打扰,来年才能生气勃勃!

起居上宜早睡晚起,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早睡养阳气,迟起固阴精;小孩子要在晚上9点前入睡,成人也应该在晚上11点入睡。

衣着上保护易受寒的头项、脚踝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增加衣物。“诸阳之会”“头宜冷”,建议素体虚寒的人,戴上保暖的帽子,但到温暖室内,一定要取下,以免捂汗,更易受寒;“寒从脚下起”,做好脚下保暖很重要。特别指出一点,“留得三分寒”,适当的寒气能刺激身体阳气的升腾,同时要注意每天开窗通风。

饮食上一定要以“平补”为主,吃易消化且蕴含天地之气的食物:萝卜、圆白菜、红薯、山药、栗子、芋头、土豆、木耳……“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运动上时间最好选择一天中阳气最盛的上午10点到下午两点前这个时段,晚上尤其不能运动,同时注意不要运动过度,尤其忌大量出汗。

情志上大雪时节正值冬季岁末年初,这是一年中的总结时刻,故而工作、生活中有压力也随之而来。应该做一些喜欢的事来调节心情。

大雪,开启了阴气最重的一个阶段。虽然时有阴霾丛生,阴寒肃杀,不过我们更要查缺补漏,补虚强体。

中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按天人相应的中医养生原则,冬季正是适时进补、吸收营养物质、补充机体消耗的最好季节

有需要的市民赶紧来贡方堂用合适的膏方和艾灸等中医养生方式来调养身体吧。

-The End-




Copyright © 2018-2021  贡方堂国医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 2020010408号-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赣A202107910236 |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