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总是眼睑浮肿怎么办?南昌贡方堂老中医陈顺涛一方祛湿消肿!
你是否曾在清晨醒来发现眼睑浮肿,或是在傍晚感觉双腿沉重、袜子勒出深深的痕迹?这很可能就是水肿。南昌贡方堂国医馆陈顺涛主任医师指出,水肿并非简单的“水喝多了”,而是身体水液代谢系统失调的明确信号。它关乎肺、脾、肾三脏的协同工作,以及气机的畅通与否。

水肿的典型表现:
晨起眼睑浮肿,活动后减轻
下午下肢沉重,久坐后脚踝明显肿胀
舌淡胖有齿痕,舌苔白腻
大便溏软不成形,易粘马桶
食欲差但体重反增,身体困倦
为何容易水肿?
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依赖于:
肺的通调水道:肺像“天空”,通过宣发和肃降功能,将水液布散至体表(出汗),并向下输送至肾膀胱。
脾的运化水湿:脾是“中枢”,负责消化吸收,并将水液上输于肺。脾虚则水湿内停,是产生水肿的关键,故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
肾的蒸腾气化:肾是“水闸”,像锅炉一样蒸腾水液,将清者回收,浊者化为尿液排出。肾阳不足,则水液泛滥成灾。
三焦的通利水道: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通道不通畅,水液就会滞留。
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水液无法正常排出,滞留于肌肤腠理之间,形成水肿。

中医如何治疗水肿?
中药内服:核心手段。根据证型,分别采用宣肺利水、健脾化湿、温肾利水、行气利水等治法。
今天陈医师给大家详细介绍一款经典方:真武汤,对于肾阳虚衰所致的水肿,真武汤是温阳利水的千古名方,被誉为“少阴(肾)水气病的主方”。
来源: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方剂组成与配伍思路:
君药:附子 - 大辛大热,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如同在体内升起一轮太阳,蒸发水湿。
臣药:茯苓、白术 - 茯苓健脾渗湿,利水消肿;白术健脾燥湿。二者协同,培土以制水,从脾胃中焦加强运化水湿的能力。
佐药:生姜 - 既能温散水气,助附子宣通阳气,又能和胃降逆,制约附子毒性。
使药:白芍 - 本方点睛之笔。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二者益阴敛阴,防止附子、白术等温燥之药伤及阴血;三者柔肝止痛,缓解筋惕肉瞤(肌肉跳动)。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症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肢体浮肿、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苔白滑。

医案
患者:喻女士,56岁,退休。
主诉:双下肢反复水肿2年,加重1月。下午及夜间尤甚,按之凹陷成坑。
伴见症状: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酸膝软,小便量少且清长,夜尿3-4次,神疲乏力,食欲差,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
辨证分析:患者年高体弱,肾阳渐衰。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故小便不利而水肿;阳虚不能温煦四肢,故畏寒肢冷;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酸;脾肾阳虚,运化无力,故神疲纳差。舌脉均为阳虚水停之典型表现。
诊断:水肿(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证)。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反馈:服药7剂后,陈女士自觉小便量增多,下肢水肿明显消退,畏寒、乏力感减轻。原方去防己,附子减为6g,继服14剂。复诊时水肿基本消退,精神食欲转佳。后嘱其常服金匮肾气丸善后,并注意保暖和饮食调理。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