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用什么药好?南昌贡方堂中医万倩雯一个国医大师验方搞定!
宝宝脸蛋、脖子全是红疹子,半夜抓得哭醒,涂了药膏好几天没效果,天一热宝宝湿疹就加重,小胳膊抓得破了皮,看着真心疼,这要怎么办?

小儿湿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儿科医生万倩雯指出,小儿湿疹并非简单的皮肤问题,其根源多在于内在的“脾虚湿蕴”与“心火内扰”。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度喂养、饮食不节),就很容易损伤脾胃功能。
脾胃负责运化水湿,一旦脾虚,运化功能失调,体内的“湿”就无法正常排出,从而积聚成“内湿”。这些内湿泛溢于肌肤,便形成了湿疹。因此,孩子身上的湿疹,可以看作是体内“湿气”的一个外在信号。
除了脾虚湿蕴,小儿还具有 “心常有余” 的生理特点,这意味着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火”。湿气与心火相互搏结,湿热熏蒸于皮肤,就会导致湿疹表现为红斑、瘙痒剧烈,甚至渗水。

小儿湿疹中医怎么治疗?
“宝宝皮肤嫩,西药药膏多含激素,长期用容易留色素沉着,还可能依赖。”万倩雯医生强调,中医调小儿湿疹,重点在“健脾化湿、清利湿热”,既缓解当下瘙痒,又帮宝宝养脾胃,减少复发。她常用的“小儿化湿汤”,这个方子非常适合小儿娇嫩的体质。
小儿化湿汤由苍术、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组成。
方解
健脾燥湿组:苍术辛香健脾,陈皮理气燥湿,两者配伍增强中焦运化功能。
利水渗湿组:茯苓配伍泽泻,通过淡渗利湿促进体内水湿代谢,六一散(滑石、甘草)侧重清利湿热。
消食导滞组:炒麦芽用量达9克,超过常规剂量,突出针对婴幼儿乳食积滞的治疗需求。
全方共奏健脾利湿、清心凉血之效,使脾气健运,湿浊得化,心火得清,则湿疹自然消退,且不易复发。
加减妙用
若湿疹在脸上、脖子多,伴口干(轻微上火),加菊花 5g、麦冬 5g(清热滋阴);
若湿疹流水、结痂(湿气偏重),加苦参 3g、地肤子 6g(祛湿敛疮);
若宝宝抓挠严重、睡不好,加防风 3g、白鲜皮 6g(祛风止痒);
若宝宝脾胃弱、容易腹泻,减黄柏、金银花用量,加山药 6g、莲子 5g(健脾止泻)。

医案
患儿:亮亮,1岁半。
主诉:自添加辅食后,面部、四肢及躯干反复出现红色丘疹、渗液,瘙痒剧烈,夜间尤甚,病程已一年。孩子常伴有消化不良、大便偏稀、睡眠不安、哭闹烦躁。曾使用激素药膏,停药后很快复发。
初诊:见其舌质偏红、苔白腻,指纹紫滞。
辨证:脾虚湿蕴,心火偏旺。
治以:健脾化湿、清利湿热。
开方:小儿化湿汤加减。
处方:白术、茯苓、泽泻、猪苓、陈皮、生地、丹皮、白鲜皮、甘草等。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
二诊:服药一周后,亮亮母亲反馈,孩子皮肤红斑明显减退,渗液停止,瘙痒减轻,夜间睡眠安稳许多,大便也成形了。效不更方,开了7剂继续巩固治疗。
结果:湿疹基本消退,仅留下少量干燥皮屑,食欲改善,精神状态良好。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