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

血脂高吃什么最快降下来?南昌贡方堂中医陈顺涛一方涤痰降脂见效快!

体检报告上甘油三酯、胆固醇又超标了?您是否认为只要少吃油腻就能解决?在中医看来,高血脂不仅仅是吃出来的,更是身体内部代谢失衡的警报。

血脂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指出,中医并无“高血脂”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痰浊”、“血瘀”范畴。其病机核心在于“本虚标实”——脾、肝、肾三脏功能虚弱是“本虚”,而产生的痰浊瘀血是“标实”。

1.脾失健运,生湿成痰(核心根源)

“脾为生痰之源”。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会损伤脾胃功能。脾无法正常运化水谷,水湿内停,凝聚成“痰”。这些看不见的“痰浊”混入血液,便是血脂升高。

2.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现代人压力大,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郁导致气机不畅,血液运行缓慢,久之形成瘀血,与痰浊相互勾结,阻塞脉道。

3.肾气亏虚,代谢动力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主管全身的水液代谢和温煦功能。肾气不足,好比身体的“发动机”马力不够,无法有效燃烧、代谢体内的“油脂”(膏脂),导致痰瘀滞留。

血脂高有哪些症状表现?

头晕、昏沉、嗜睡:痰浊上扰清窍,导致头脑不清醒,尤其在饭后或早晨加重。

身体肥胖,尤其腹部松软:“肥人多痰湿”,痰湿体质者多表现为中心性肥胖。

肢体沉重、乏力:湿性重浊,使人感觉身体困重,容易疲劳。

口中粘腻、口干不欲饮:体内湿气重的典型表现。

胸闷、脘腹胀满:痰湿阻滞气机,影响心肺和脾胃功能。

舌象典型: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厚腻。

血脂高中医怎么调理能降下来?

“中医调血脂,不是简单‘降指标’,而是要‘清痰湿、健脾胃’,从根源改善身体代谢。陈顺涛主任介绍,针对临床上最常见的痰湿内阻型高血脂,他常常用“温胆汤”辨证加减,效果显著。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 10g、竹茹 10g、枳实 10g、陈皮 12g、茯苓 15g、炙甘草 6g 组成,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

方中半夏、陈皮能燥湿化痰,清除体内多余的 “痰湿”,减少血管里的 “油脂垃圾”;

竹茹清热化痰,避免痰湿久积化热,缓解头晕、口苦等不适;

枳实行气散结,让脾胃 “气机通畅”,改善运化功能,防止痰湿再生;

茯苓健脾利湿,帮助痰湿通过尿液排出;甘草调和诸药,保护脾胃 —— 既清已有痰湿,又防新痰生成,从根源调理血脂。

加减妙用

血瘀明显:加丹参、山楂活血化瘀。

肝火旺盛:加柴胡、栀子疏肝清热。

脾虚严重:加白术、党参健脾益气。

医案

患者:谢女士,52岁。

主诉:体检发现血脂异常(总胆固醇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4.9mmol/L)2年,伴头晕、身体困重半年。

初诊:体型肥胖,面色油腻,自述常感胸闷,口中粘腻,饭后昏昏欲睡,大便粘滞不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脉滑。

辨证:痰湿内阻,郁而化热。

治法:清热化痰,理气和中。

开方:温胆汤加减。

方药: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加丹参活血,山楂消食降脂,泽泻利湿化浊。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

医嘱:配合饮食控制、适量运动。

二诊:服药14剂后,反馈头晕、身重感明显减轻,口中清爽,精神转佳。复查血脂,各项指标均有下降。陈主任嘱其继续守方调理一个月。

结果:身体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复查时,血脂已降至接近正常范围。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

Copyright © 2018-2021  贡方堂国医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 2020010408号-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赣A202107910236 |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