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

贡方堂古法艾灸:秋冬养生,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抵抗力!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有些人就要问了:“既然秋冬要养阴,那是不是不能用艾灸补阳了?”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其实人体最重要的是「阴阳平衡」,如果你本来就阳气不足,到了秋冬还只是一味地养阴,只会造成阴阳失衡。

而人体阴阳的失衡,往往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因此,秋天不但可以艾灸,而且还十分有必要。

秋冬艾灸好处

01 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

秋季天气变化多样,寒热交杂,早晚温差大。易受寒凉,耗损阳气,导致免疫力下降。若是人体本身阳气不足,又受天气刺激而出现体虚自汗、感冒流涕,皮肤过敏,夜寐不安(易醒,多梦)等症状。

此时艾灸以助阳气,提高免疫力,可改善上述症状。

02 活血化瘀、驱寒止痛

秋季日照减少,阳气收敛,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容易焦虑抑郁、消极少言;加上寒凉之气渐多,易多发疾病!

此时艾灸可改善血瘀气滞、关节疼痛、胸闷气短、妇科肌瘤囊肿等。还可祛寒止痛,补充阳气!

03 改善头昏、脱发、皮肤干

秋天风大干燥,加上夏天暑气蒸腾,人体津液被加速耗损。此时人体阳气固摄津液的能力会减弱,导致水分和胶原蛋白加速流失。

而此时艾灸可改善皮肤干油,色素沉积,暗斑,毛孔粗大,咽干咽痒,目赤目胀,月经量少,头晕头痛等等。

秋季艾灸黄金穴位

肺俞穴:调节呼吸系统

肺俞穴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艾灸该穴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等证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及过敏性鼻炎等症。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丰隆穴:健脾祛湿

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里、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湿的功效。

取穴方法: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中脘穴:调节肠胃

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等。

取穴方法: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足三里:改善机体免疫力

中医认为,人体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艾灸该穴位,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增强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里则面色红润,常保年轻;男人艾灸足三里,则筋骨强壮,精力充沛。

取穴方法: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秋季艾灸重点

秋季艾灸有重点,此时应按照不同的时期进行艾灸,效果更好!

● 初秋——应清热祛湿,滋阴润燥

建议艾灸:肺俞、脾俞、曲池、阴陵泉、太溪。

● 仲秋——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肠

建议艾灸:肺俞、脾俞、大肠俞、照海、太溪。

● 晚秋——应防燥防寒,润肺疏肝

建议艾灸:肺俞、肝俞、肾俞、关元、太溪。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艾灸后勿立即洗澡,不要受到风寒袭击。

2、每个穴位艾灸过程中控制在10分钟左右。

3、空腹时或者饱餐后不建议进行艾灸。

4、发炎、红肿、热痛的部位不宜艾灸,以及女性经期不要进行艾灸。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科普参考

具体病症判断和用药方法请找医生咨询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The End

Copyright © 2018-2021  贡方堂国医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 2020010408号-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赣A202107910236 |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