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

湿气重吃什么排湿最快?贡方堂陈顺涛分享2味药泡水喝,排湿方法效果最好!

夏天来了体内的湿气会更重,湿气重的话容易百病生,疲倦、出油、出虚汗等,那么湿气重怎么调理?吃什么排湿最快最有效方法是什么?


1.日常变化:容易引起胸闷、头晕、头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患者身体极易疲惫,会有胸闷、劳累等疲倦感。


2.排泄变化:容易出现大便黏滞、不成形,有排便不尽感,尿液浑浊等症状。如大便黏在马桶等排泄处,需反复冲洗才能冲掉。


3.四肢变化:容易出现四肢沉重、双腿无力、小腿疼痛等症状。如小腿经常感觉酸痛,而且体重显著增加,甚至有可能小腿出现水肿。


4.皮肤变化:容易出现皮疹、皮肤油腻、瘙痒等症状。如洗完脸或头后,没过多久就感到又变油腻了。


5.舌苔变化:容易出现舌苔厚,黏腻,如早上起床时,舌苔变得非常白厚腻或黄厚腻,同时口腔里有粘腻不爽的感觉。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湿气重在中医被称为湿邪过重,认为通常是由于脾胃功能差、环境潮湿等因素导致身体内的水分过多。 


湿气重怎么办呢?今天陈顺涛主任就给大家分享一个2味药的食疗方,用茯苓+薏米泡水喝,健脾排湿利水绝配!

薏米具有排湿功效:薏米是凉性食物,可利尿、排湿、健脾,对身体有滋补作用,尤其适合体内存在湿气较重的人群,推荐多吃。但是单独薏米的排湿效果不够明显,如果想要更好的发挥作用,建议搭配茯苓一起来用,健脾排湿效果会更好!

茯苓具有祛湿健脾功效茯苓最大的特点是非常安全,因为茯苓不寒也不热,几乎没有什么味道,煎煮出来的水像清水一样,正是这样干净的性子茯苓才有渗湿的作用。可以说,茯苓是现代人天然的洗洁精,能够把如油污一样的湿邪洗掉,无湿一身轻,无湿百病消。茯苓与薏米一同使用,可以增强健脾祛湿的作用。


茯苓薏米怎么吃去湿气

1、煎汤或者泡水内服


茯苓和薏米都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的功效,两者在一起煎汤内服,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等病症。


2、煮粥


薏米和茯苓可以一起煮粥,具有健脾祛湿、清热排脓的作用,对于脾虚泄泻、肺痈、肠痈、脓肿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熬水


熬水喝,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惊悸失眠等病症。


3、煲汤


家里煲各种汤的时候,加入适量的茯苓和薏米,这样也是可以起到祛湿的作用。

注意:在使用茯苓和薏米时,应注意适量摄入,并且不宜与醋同食,以免影响其药效发挥。此外,患者还可通过拔罐疗法、艾灸等方式辅助祛湿。

中医治病讲究方症结合,对症用药,并不是将名方照搬使用就能治病,需诸药合用,君臣佐使,才能共凑奇效。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一对一咨询老中医。



专家介绍


陈顺涛,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副主任医师,197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历任所在医院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工作多年。1992 年在上海龙华医院皮肤科进修深造。


擅长使用中医内调和外治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甲亢、减,桥本氏甲状腺炎,内科疾病,疑难杂症等。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妇科月经失调、各种类型的闭经如多囊卵巢、卵巢早衰、月经稀发以及复发性流产、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等妊娠病。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皮肤疾病如过敏性荨麻疹,顽固性皮肤癌痒症,痤疮性皮炎急慢性湿疹,带状疱疹,疗疮疗毒,性病等疑难病症。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四、五、六上午9:30-下午16:30

坐诊地点: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洪城时代广场1栋贡方堂国医馆 · 中医门诊部



Copyright © 2018-2021  贡方堂国医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 2020010408号-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赣A202107910236 |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