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

有肝火入睡难,有胃火睡不沉,有心火做梦频!贡方堂中医:治失眠只需这三招!

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而你,是不是正在被“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等睡眠问题困扰呢?


现代生活节奏和压力的增加,导致人们失眠的困扰越来越普遍。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至于起床后并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表现。


为什么会失眠呢?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


生活中如果我们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很容易会出现急火攻心,可能会伴随着身体不适,比如说睡眠障碍,牙龈肿痛,咽喉干痛等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被称之为“上火”


从中医上来讲,人体内本身就有一种看不见的“火”,这种火是为我们提供生命能源的,又被称之为命门之火,正常情况下,这种火应该是藏而不露,动而不散,潜而不越的,但是如果我们身体出现某种疾病,或者是一些不良习惯,就会导致命门之火失去制约,从而浮现出来。


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上火现象,有肝火,胃火,心火,这些上火现象往往会引起睡眠障碍,所以有肝火入睡难,有胃火睡不沉,有心火频繁做梦


如果我们想要改善这种睡眠障碍的话,首先要从根本上来治疗。



有肝火入睡难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从中医上来讲,肝主藏血,对应着五神当中的魂,入夜之后魂入肝,如果有肝火的话,还破旧易失潜藏,造成我们难以入睡。


去肝火:


1、肝脏被称之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怒则伤肝,气血不和就容易出现肝火,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调整好心态,如果压力比较大可以出门旅行或者多与人交流,培养一项兴趣爱好,分散自己的精力。


2、常用养肝六君子泡水喝,清肝火、疏肝郁、解肝毒。金银花: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最;菊花:养肝明目、现代护肝必备;决明子:清肝明目、疏肝郁,润肠道;牛蒡根:保肝解毒,通便润肠;桂花:清新口气、舒缓情绪;枸杞子:温补肝肾,清肝明目。


组方


菊花,桂花,金银花,决明子,枸杞,牛蒡根6种食材。


开水冲泡,每天喝两杯,清肝泻火、疏肝解郁、强肝养血,常喝四季无忧。



有胃火睡不沉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胃内有火,很容易导致人辗转难眠。


去胃火:


1、脾胃为后天之本,二者相辅相成,养脾胃,去胃火。如果思虑过深,也会影响脾的运作,这时候就会影响消化吸收,所以大家在平时也要调整好心态,凡事多看开些。


2、胃火天敌:猴头菇:味甘,性平,利五脏,助消化,滋补,抗癌健胃,补虚,抗癌,益肾精之功效。


丁香: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作用。此外,丁香还是一味很好的温胃药,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等,均有良好的疗效。


沙棘:味酸、涩而温的性质,它可以止咳,可以去痰,可以消食、消积滞,同时它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佛手:性味甘、平,入脾、肺、肝经,有破气行痰、化痰止咳、理气开胃之功,适用于肝胃气痛,咳嗽等。《药材资料汇编》言其“平肝胃气痛”。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三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气、宁心安神之功效。


组方


猴头菇、丁香、沙棘、佛手、茯苓等食材泡水喝,早晚一杯保护脾胃,促进消化,健脾养胃,胃暖暖的,舒服一整天。



有心火做梦频


从中医上来讲心主血,血虚则虚,火内生很容易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等情况。


去心火:


1、平时不要太操劳,如果操劳过度容易伤心伤神,这样就会导致心火元盛,神明不安,在平时要调理好心性,改掉不良习惯,比如长期熬夜、经常暴躁等等,多出去走一走,多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多交朋友,多培养兴趣爱好。


2、常吃苦味食物,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走心,多吃苦味食物可以清心火,比如苦瓜,苦菜等等。


如果你有失眠、睡不着、经常做梦、头痛等疾病的困扰,可以一对一咨询老中医,会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大家!



专家介绍


陈顺涛,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副主任医师,197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历任所在医院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工作多年。1992 年在上海龙华医院皮肤科进修深造。


擅长使用中医内调和外治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甲亢、减,桥本氏甲状腺炎,内科疾病,疑难杂症等。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妇科月经失调、各种类型的闭经如多囊卵巢、卵巢早衰、月经稀发以及复发性流产、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等妊娠病。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皮肤疾病如过敏性尊麻疹,顽固性皮肤癌痒症,座疮性皮炎急慢性湿疹,带状疯疹,疗疮疗毒,性病等疑难病症。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四、五、六上午9:30-下午16:30

坐诊地点: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洪城时代广场1栋贡方堂国医馆 · 中医门诊部



Copyright © 2018-2021  贡方堂国医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 2020010408号-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赣A202107910236 |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