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痰、黄痰、绿痰的区别是什么?贡方堂熊一向中医:经方调理,止咳化痰!
1 白痰 上呼吸道发生炎症,如急性支气管炎,就会出现白色痰液,若还存在拉丝情况,证明有真菌感染,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 2 黄痰 发生细菌感染时,痰液就会偏向于黄色。如果是浓痰,则可能是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 3 绿痰 这种是绿脓杆菌引发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畏寒、咳嗽等症状,需要尽快检查病因,进行抗感染治疗。 二陈汤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运用】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加减】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禁忌】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医案 患者:李先生,年龄25岁。 主诉:嗜茶成癖,每晨起必喝茶一大杯,数十年如一日。经常有咳嗽,自恃体健,不以为意。一周来精神困乏,饮食不思,既未伤食,亦未受凉,萎靡不振,不知何以致此,自觉奇怪。近二日来,更加胸膈满闷,阵阵咳嗽,痰涎特多,滑而易出,倦怠嗜卧,四肢软弱无力。 初诊:切其脉沉濡,视其苔白厚腻。 判断:病系湿痰为患。嗜茶成瘾,体胖阳虚,脾失健运,最易生痰。痰阻中宫,脾阳不振,故困乏而不思食。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开膈。 开方:二陈汤加减。 方药:法半夏12g,白茯苓12g,川陈皮9g,炙甘草3g,川厚朴9g,苍术9g,杏仁9g,广霍香6g,生姜3片。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结果:药服3剂,精神好转,饮食知味。5剂服后,白厚腻苔退去。7剂尽,痰减咳止。
中医治病讲究方症结合,对症用药,并不是将名方照搬使用就能治病,需诸药合用,君臣佐使,才能共凑奇效。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一对一咨询老中医。 专家介绍 熊一向,毕业于江西省中医学院,江西省名中医,先后在江西省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消化科、内分泌科,肿瘤科临床工作40余年,师从(中国新九针)创始人师怀堂、唐治安老师。 擅长针药结合、内服外治,各种痛症、顽固性失眠、面瘫、中风后遗症以及高血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盆腔肿瘤等疑难杂病;善用针刺治疗各种消化内分泌科疾病、穴位植入调理治疗鼻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以"培土生金之法,治疗脾胃疾病有独到之处。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四、五、六、日上午9:30-下午16:30 坐诊地点: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洪城时代广场1栋贡方堂国医馆 · 中医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