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

带状疱疹总是反复发作怎么办?南昌贡方堂陈顺涛妙方断根!

皮肤上突然冒出簇集状的水疱,像一串燃烧的火珠子,还伴随着针扎般的疼痛,你很可能是患上了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或“蛇串疮”,这是一种令人痛苦不堪的皮肤疾病。

带状疱疹为何发生?

1.内因:正气亏虚是根本

肝胆湿热蕴结: 情志不畅(如长期压力、郁怒)、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导致肝胆疏泄失常,湿热毒邪内生,蕴积于体内。

脾虚湿蕴: 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湿邪内停。湿性黏滞,郁久亦可化热,形成湿热。

气滞血瘀: 疾病后期或年老体弱者,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这是遗留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关键病机。

2.外因:邪毒乘虚而入是诱因

感受湿热火毒: 外界湿热毒邪(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乘人体正气虚弱(尤其是肝脾功能失调时)之机,侵入体内。

引动伏邪: 外邪引动体内蕴积的湿热火毒,两邪相合,循肝胆经络外发肌肤而致病。


哪些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

中老年人(尤其50岁以上): “年过四十,阴气自半”,随着年龄增长,脏腑功能自然衰退,正气(免疫力)逐渐虚弱,难以有效抑制潜伏病毒。

长期压力山大、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者: 这类人群易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耗伤肝阴,形成肝胆火旺或湿热体质,为病毒活化创造了内环境。高压也是公认的免疫抑制因素。

过度劳累、作息紊乱、睡眠不足者: 耗气伤血,直接导致正气亏虚(免疫力下降)。

体质偏颇者:

湿热体质: 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或燥结、小便短黄。这种体质如同体内环境“又湿又热”,极易滋生和滞留毒邪。

气虚/阳虚体质: 平素怕冷、易疲劳、气短懒言、易感冒、食欲不振。这类体质正气不足,防御和清除病邪能力弱。

中医如何治疗带状疱疹?

南昌贡方堂陈顺涛医师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百年外治秘方——雄蜈散,全方虽然只有5味药,但是针对急性期带状疱疹,外敷止痛效率超90%!

雄蜈散由雄黄、青黛 、白芷、蜈蚣、冰片5味药组成。

涂治时先从疱疹周围涂起,然后向内逐步涂上,一天用4-6次,不需洗换,一般7天可愈。

方中雄黄可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攻疱疹热毒且防渗液;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退红肿热痛与红斑;白芷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缓神经痛并助脓排出;蜈蚣息风通络、攻毒散结,止神经痛且散疱疹毒结;冰片清热止痛、引药透达,减疼痛不适并促药效吸收。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瘀散结之功,从而治疗带状疱疹。

医案

患者:刘女士,52岁。

主诉:带状疱神经痛30余天来诊。初起右侧胸背部带状成簇水疱,疼痛剧烈,现局部阵发性刺痛,伴瘙痒,夜间疼痛剧烈。

初诊:疲累甚,口干,晨起口苦口淡,舌体大,舌暗,边齿印,苔淡黄厚腻,脉沉细。

诊断:太阴、少阴合病。

开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真武汤加减。

方药:瓜蒌30g,薤白15g,法半夏25g,熟附子30g,苍术15g,茯苓15g,桔梗20g,红花5g,甘草5g,4剂。

二诊:药后疼痛减轻多半,口干口苦消失,仍口淡前方继服4剂。

结果:疼痛消失,已痊愈。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


Copyright © 2018-2021  贡方堂国医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 2020010408号-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赣A202107910236 | 赣公网安备36010802000994号